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正文

压力容器b4(压力容器报检流程)

  初二马上就要结束了,快期末考呀!小洋觉得初二同学也学习了将近一年的物理,该总结总结了。初中物理可分为:声、光、热、电、力、五大部分,每一部分都有关键性的概念、规律、实验原理、具体应用。很多知识点的出现看似凌乱,学生对各个物理量和综合性、对比性较强的章节常常觉得复杂,因此小洋会每隔一段时间整理好知识网络分享给大家。

  第一章《声现象》复习提纲

  一、声音的发生与传播

  1、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。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。振动的物体叫声源。

  2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,真空不能传声。

  3、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。声音在15℃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/s。

  4、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。

  二、我们怎样听到声音

  1、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: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,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,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,人就听到了声音.

  2、耳聋: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.

  3、骨传导: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,还可以经头骨、颌骨传到听觉神经,引起听觉。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。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。

  4、双耳效应:人有两只耳朵,而不是一只。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,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、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。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。这就是双耳效应.

  三、乐音及三个特征

  1、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。

  2、音调: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。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,频率越高音调越高;频率越低音调越低。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,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。

  3、响度: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。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。物体在振动时,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。振幅越大响度越大。

  4、音色:由物体本身决定。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。

  四、噪声的危害和控制

  1、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:噪声污染、水污染、大气污染、固体废弃物污染。

  2、物理学角度看,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;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、学习和工作的声音,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。

  3、 人们用分贝(dB)来划分声音等级。

  4、 减弱噪声的方法:在声源处减弱、在传播过程中减弱、在人耳处减弱。

  五、声的利用

 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

  第二章《光现象》复习提纲

  一、光的直线传播

  1、光源:定义: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。

  2、规律: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。

  3、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,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。

  4、应用及现象:

  ① 激光准直。

  ②影子的形成。

 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。

  ④ 小孔成像。

  5、光速:C=3×108m/s=3×105km/s。

  二、光的反射

  1、定义: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,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。

  2、反射定律: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、法线在同一平面上,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,反射角等于入射角。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。

  3、分类:

  ⑴ 镜面反射:

  定义: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

  条件:反射面 平滑。

  ⑵ 漫反射:

  定义: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,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。

  条件:反射面凹凸不平。

  4、面镜:

  ⑴平面镜:成像特点:①像、物大小相等

  ②像、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。

  ③像、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

 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。

  成像原理:光的反射定理

  实像和虚像:实像: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

  虚像: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

  三、颜色及看不见的光

  1、白光的组成:红,橙,黄,绿,蓝,靛,紫.

  2、看不见的光:红外线, 紫外线

  第三章《透镜及其应用》复习提纲

  一、光的折射

  1、定义: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,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;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。

  2、光的折射定律:

  ⑴折射光线,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。

 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。

 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,折射角小于入射角,属于近法线折射。

 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,折射角大于入射角,属于远法线折射。

 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(或其他介质射出),折射角=入射角= 0 度。

  二、透镜

  1、 名词:薄透镜: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。

  主光轴: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。

  光心:(O)即薄透镜的中心。性质: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。

  焦点(F):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,这个点叫焦点。

  焦距(f):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。

  三、凸透镜成像规律

 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:

  四、眼睛和眼镜

  近视及远视的矫正:近视眼要戴凹透镜,远视眼要戴凸透镜.

  五、显微镜和望远镜

  第四章《物态变化》复习提纲

  一、温度

  1、 定义: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。

  2、 单位:

 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。

 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(℃) 规定: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,沸水的温度为100度,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,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-3℃读做: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

  ③ 换算关系T=t + 273K

  3、 测量——温度计(常用液体温度计)

  温度计的原理: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。

  分类及比较:

 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

 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

  量程 -20℃~110℃ -30℃~50℃ 35℃~42℃

  分度值 1℃ 1℃ 0.1℃

 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(红) 酒精(红) 水银

 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

 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,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

 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:

  使用前:观察它的量程,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;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,以便准确读数。使用时: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,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;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,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;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,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。

  二、物态变化

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:

  1、熔化和凝固

  ① 熔化:

  定义: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。

  晶体物质:海波、冰、石英水晶、 非晶体物质:松香、石蜡玻璃、沥青、蜂蜡

  食盐、明矾、奈、各种金属

  熔化图象:

  ② 凝固 :

  定义 :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。

  凝固图象:

  2、汽化和液化:

  ① 汽化:

  定义: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。

  定义: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,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。

  影响因素:⑴液体的温度;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。

  作用:蒸发 吸 热(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),具有制冷作用。

  定义:在一定温度下,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。

  沸 点: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。

  沸腾条件:⑴达到沸点。⑵继续吸热

 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: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,气压增大时升高

  ② 液化:定义: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。

  方法:⑴ 降低温度;⑵ 压缩体积。

  3、升华和凝华:

  ①升华 定义: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,吸 热,易升华的物质有:碘、冰、干冰、樟脑、钨。

  ②凝华 定义: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,放 热

  第五章《多彩的物质世界》复习提纲

  一、宇宙和微观世界

  1、宇宙由物质组成:

  2、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

  3、固态、液态、气态的微观模型:

  4、原子结构

  5、纳米科学技术

  二、质量:

  1、定义: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。

  2、单位:国际单位制:主单位kg ,常用单位:t g mg

  3、质量的理解: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、状态、位置、温度 而改变,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。

  4、测量:

  三、密度:

  1、定义: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。

  2、公式: 变形

  3、单位:国际单位制:主单位kg/m3,常用单位g/cm3。这两个单位比较:g/cm3单位大。

  单位换算关系:1g/cm3=103kg/m3 1kg/m3=10-3g/cm3

  水的密度为1.0×103kg/m3,读作1.0×103千克每立方米,它表示物理意义是: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.0×103千克。

  4、测体积——量筒(量杯)

  5、测固体的密度

  第六章《运动和力》复习提纲

  一、参照物

  1、定义: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。

  2、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

  3、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。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,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。

  二、机械运动

  1、 定义: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。

  2、 特点: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。

  3、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:

  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

 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

  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。

  分类:(根据运动路线)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

  Ⅰ 匀速直线运动:

  A、 定义:快慢不变,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。

  定义:在匀速直线运动中,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。

  物理意义: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

  B、速度 单位:国际单位制中 m/s 运输中单位km/h 两单位中m/s 单位大。

  换算:1m/s=3.6km/h 。

  Ⅱ 变速运动:

  定义: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。

  平均速度:= 总路程总时间

  物理意义: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

  三、力的作用效果

  1、力的概念: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。

  2力的性质: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(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,方向相反,作用在不同物体上)。两物体相互作用时,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,反之,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。

  3、力的作用效果: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。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。

  4、力的单位: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,用N 表示。

  力的感性认识: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。

  5、力的测量:

  ⑴测力计: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。

  ⑶弹簧测力计:

  6、力的三要素:力的大小、方向、和作用点。

  7、力的表示法

  四、惯性和惯性定律:

  1、牛顿第一定律:

  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: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,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。

  2、惯性:

  ⑴定义: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。

  ⑵说明: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。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。

  五、二力平衡:

  1、定义: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,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。

  2、二力平衡条件: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、大小相等、方向相反、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

  3、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:

 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

  力不是产生(维持)运动的原因

  受非平衡力

  合力不为0

 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

  第七章《力和机械》复习提纲

  一、弹力

  1、弹性:物体受力发生形变,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。

  2、塑性:在受力时发生形变,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。

  3、弹力: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,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

  二、重力:

  ⑴重力的概念:地面附近的物体,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。重力的施力物体是:地球。

 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=mg 其中g=9.8N/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.8N。

  ⑶重力的方向: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、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。

  ⑷重力的作用点——重心:

  三、摩擦力:

  1、定义: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,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,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。

  2、分类:

  3、摩擦力的方向: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,有时起阻力作用,有时起动力作用。

  4、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,结合二力平衡求得

  5、在相同条件(压力、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)下,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。

  6、滑动摩擦力:

 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。

  7、应用:

 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:增大压力、接触面变粗糙、变滚动为滑动。

 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:减小压力、使接触面变光滑、变滑动为滚动(滚动轴承)、使接触面彼此分开(加润滑油、气垫、磁悬浮)。

  四、杠杆

  1、 定义: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。

  说明:①杠杆可直可曲,形状任意。

  ②有些情况下,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,来帮助确定支点。如:鱼杆、铁锹。

  2、 五要素——组成杠杆示意图。

  ①支点:杠杆绕着转动的点。用字母O 表示。

  ②动力:使杠杆转动的力。用字母 F1 表示。

  ③阻力:阻碍杠杆转动的力。用字母 F2 表示。

  ④动力臂: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。用字母l1表示。

  ⑤阻力臂: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。用字母l2表示。

  3、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:

  杠杆的平衡条件(或杠杆原理)是:

  动力×动力臂=阻力×阻力臂。写成公式F1l1=F2l2 也可写成:F1 / F2=l2 / l1

  4、应用:

  五、滑轮

  1、 定滑轮:

  ①定义: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。

  ②实质:定滑轮的实质是:等臂杠杆

  ③特点: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。

  2、 动滑轮:

  ①定义: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。

  ②实质:动滑轮的实质是: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

  的省力杠杆。

  ③特点: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,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。

  3、 滑轮组

  ①定义:定滑轮、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。

  ②特点: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

  邮箱:1426943327@qq.com

相关文章:

  • 压力容器b4(压力容器b4级制造许可证 产品)2024-01-26 10:22:10
  • 文章已关闭评论!